新闻中心
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启动3年来,已有93个城市开展试点——让城市多些“1米视角”.


**探索儿童友好城市:从“1米视角”看城市未来**
近年来,“儿童友好城市”概念逐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启动***已经3年,截至目前已有93个城市积极开展试点工作。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我们重新思考城市设计的初衷:**怎样让城市更多地考虑到儿童的需求,以他们的视角打造更宜居的环境。**
**儿童友好城市:何为“1米视角”**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1米视角”是一个形象化的概念,指的是从孩子的高度和视角进行城市设计。这一理念强调通过儿童的眼睛来看待和感受城市的空间,以更加关注儿童的安全、健康、便利和愉悦。这不仅体现了对儿童的人文关怀,也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的改善。
**关键元素:交通安全与教育资源**
对于一个真正友好的城市,首先需要确保儿童的***安全出行***。在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中,交通规划应该优先考虑儿童的安全。例如,上海徐汇区已经在试点中改善了所有小学和幼儿园周边的街道交通设施,不仅降低了驾驶速度,增加了交通标识和监控设施,还设置了更多的人行天桥和隧道,极大地保障了儿童的出行安全。
其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是至关重要的。试点城市普遍加强了对儿童教育资源的投入,不仅扩建了公立幼儿园和小学,也在城市规划中预留了足够的教育用地,以确保每个社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城市绿化与社区空间**
***城市绿色空间***和社区设施是儿童友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空间不仅能让儿童亲近自然,还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社交和活动平台。杭州在推进儿童友好城市的过程中,将“1米视角”融入到公园设计中,通过增设儿童专用设施和小型游乐场,将原有的城市绿地和公园改造成了更具吸引力的儿童活动场所。
**多元参与与政策支持**
在建设过程中,儿童及其家长、教育工作者的参与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措施如北京市在试点阶段就多次召开亲子工作坊,吸纳孩子们的直接建议,为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在政策支持方面,各地政府通过财税扶持和立法保障,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注入了持续而稳定的动能。
**案例分析:成都的成功经验**
以成都市为例,该市在创建儿童友好城市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首先,他们在市中心开辟了多个“儿童友好街区”,这些街区全部采用低密度、低流量的设计,使得孩子们可以自由地活动,而不必过多担心安全问题。此外,成都还在试点过程中增加了公益性儿童文化课程和活动,提升了儿童及其家庭的城市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推进,不仅使城市变得更加宜居,也为城市的未来生活方式提供了前瞻性的范例。相信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更多的城市将能够以这种全新的视角重新规划和设计,为儿童和城市的共同发展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